現在家長們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了,都知道保險能夠給給孩子更好的保障,所以家長大多數都給孩子購買了這樣那樣的各種保險,來自北京的王女士,自己對保險的了解不多,聽朋友介紹,給孩子購買了一份健康險。后來孩子生病住院,跟保險公司進行理賠時才發現,自己購買的健康險中并不包含住院醫療保險,無法理賠。王女士這才后悔當初購買的時候只聽別人介紹,自己沒有仔細研究選擇。那么給孩子挑選購買健康險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隨著單獨二胎的政策實施以來,許多家庭都積極備孕,計劃要第二個健康的寶寶。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提供高端服務的私立、外資醫院推出了高標準的產檢及分娩服務,全程預約產檢、專家級醫生提供分娩服務、單人私家產休一體式病房等等。
當然,全套如此高端孕產服務可能高達10萬元。不過,現在不少家庭在計劃懷孕前都會選擇購買一款高端醫療保險來控制自己在生育方面的支出。不過市場上高端醫保種類繁多,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明白地挑選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筆者了解到,360醫療保險情報網是一個是能夠詳細、全面介紹各大保險公司高端醫療保險產品的專業網站,合理地給客戶推薦適合他們的保險產品,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最近360醫療保險情報網正在舉辦送產檢活動,只要成為360醫療保險情報網的保險會員,即可獲贈高達2萬元的產檢券。
有打算懷孕的您完全可以在孕前購買一款高端醫療保險,來享受保險產品中對懷孕、分娩的保障。所花費的保費只相當于外資醫院、私立醫院等分娩價的一半。
蔣先生,28歲,在某事業單位工作,其太太在某外資企業工作。家庭稅后月收入13000元左右,月生活開銷5000元左右,每月還要還2600元住房按揭貸款,尚需還8年。資產方面,家庭有活期存款5萬元,無其它投資。雙方父母身體都很好,退休后也有,沒有太多負擔。
理財目標:蔣先生的太太已有孕在身,希望通過合理理財,為孩子出生做準備,使將來對孩子的撫養、教育以及整個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有良好的經濟保障。專家理財方案提供者:成都分行中融理財師付彥首先看看蔣先生家庭的財務結構:收支結余比例約41%,結余資金比較充裕;固定資產項目包含按揭房產;還貸資金占家庭收入比例低于50%,在可承擔范圍內;流動資產包含活期存款,處于閑置狀態;無投資性資產。如果從物質方面考慮孩子的撫養教育,就是一個資金儲備的過程。孩子出生后,生活費用無疑要增加,而高中、大學階段的各項費用支出更為明顯。
假設目前高中、大學階段各項支出共需要30萬元,通脹率4%,到孩子18歲時需要提前準備60多萬元。假設投資綜合回報率為7%/年,從現在開始每月投入1400多元,但如果從孩子12歲才開始投資,每月投入相同資金,到18歲時積累的資金不足15萬元,所以越早投資越有利。教育金既有剛性特點,也有較長的投資期限進行運作,所以建議投資配置為:積極型產品占比50%,以指數型定投為主;穩健性產品占比40%,以債券型基金定投為主;10%投資于教育金。
投資主題類或類指數型基金,從長期看可以更完整地分享經濟轉型后的增長成果,從長期來看,指數型基金能跑贏多數主動投資型基金。基金定投要避免“一投到底”、“只投不管”,獲利后要及時贖回,可預先設定止盈率或是當資金積累到一定金額后整體贖回,轉投固定收益類產品。
對于初涉投資領域、回避風險的投資人,在投資初期可投資低風險的為主,最低起點金額通常只需5萬元,購買方法也靈活多樣,不僅可以在柜臺購買,還可以通過實現24小時交易。對于注重本金安全的低風險投資者,配置一定比例的保本型基金也是較好的選擇,不過需要達到約定的持有期限。建議蔣先生在投資時設定一些明確的目標,比如購車、換房、旅游等,這樣資金安排將更有針對性。
問:個人能買生育保險嗎?我沒有工作,我想自己買生育保險,不知道可不可以?如果不可以,那我能買什么女性保險,最好推薦能補充生育保險的險種?
保險專家表示,五險一金中的生育保險,通常都是由單位繳費的,個人不用承擔任何費用,如果沒有工作單位,個人是無法購買生育保險的,商業保險中的“母嬰保險”,女性健康保險可以考慮購買,另外,女性買保險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選擇,不能盲目購買。
孕前:選擇女性健康險
對于目前尚未懷孕但準備懷孕的女性,要提前做出保障準備。專家建議選擇能覆蓋妊娠期疾病的女性健康險,除了保障女性朋友們一生可能遇到的特屬疾病,還特別保障女性懷孕期間可能遭遇的各類疾病、意外,以及新生兒的一些先天性疾病等。
推薦閱讀: